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已名存实亡

2025-04-07 01:02 作者:克里斯·克拉格,政府和大国企业(MNCs)在贸易、供应链、非法贸易及地缘政治领域的独立顾问

       若美国及其他大国不进行重大政策调整,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将继续滑向失效,权力博弈将取代规则成为贸易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png


       《上海第三只眼》4月7日消息:(本文来自IISS机构推送:作者:克里斯·克拉格政府和大国企业(MNCs)在贸易、供应链、非法贸易及地缘政治领域的独立顾问在特朗普政府上任前两个月的贸易政策混乱中,一个关键动向被忽视:2025年2月初和3月初,受美国关税冲击最严重的中国和加拿大竟先后向世贸组织(WTO)提出磋商请求。这些请求本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第一步,但美国于3月14日接受请求的举动实为讽刺——自2019年WTO上诉机构停摆以来,其规则早已失去强制力,各方心照不宣的敷衍态度正加速该机构的"制度性死亡"。

美国的双重打击:敌意与冷漠

       自2019年特朗普政府首次阻挠WTO上诉机构新成员任命后,这个多边贸易体系的"皇冠明珠"便陷入瘫痪。尽管欧洲成员国曾提出改革方案,但截至2024年底,成员分歧仍使改革停滞不前。2024年改革进程主席、挪威驻WTO大使佩特尔·厄尔贝格在年度报告中坦言:"多数成员倾向于维持现有体系基本特征,拒绝根本性变革"。

       拜登政府被寄予的改革希望最终落空。除非出现难以预见的政策转向,否则未来四年美国的冷漠甚至敌意将持续侵蚀WTO机能。上诉机构的瘫痪已使争端解决程序失去合法性,各国效仿美国"规则工具化"的行为将愈发普遍。

国家安全例外的崩塌

       即便奇迹般达成争端解决机制改革协议,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1条"安全例外"条款的滥用仍构成致命威胁。该条款本用于限制核材料、武器等特殊领域,但美国自2017年以来已30次援引此条款,2024年各国向WTO提交的95份通知中亦频繁使用该条款。从瑞典1975年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鞋类进口的荒诞案例,到如今农产品、家居用品等基础商品被纳入限制范围,条款原意已遭严重扭曲。

规则真空下的权力博弈

       随着规则体系瓦解,地缘政治距离正重塑贸易版图。正如1848年英国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名言:"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2025年的大国博弈再次印证这一真理。区域贸易协定(如CPTPP、RCEP)虽继承WTO规则框架,但缺乏常设秘书处等执行机制,实际约束力有限。

       历史经验表明,WTO曾被比作"氧气"——存在时习以为常,消失时才觉致命。尽管现有体系存在不公与失衡,但即将到来的贸易真空或将让全球经济付出更惨痛代价。当权力取代规则成为贸易主宰,各国经济"窒息"的风险正加速逼近。


作者简介

克里斯·克拉格.png

克里斯·克拉格

       在加入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之前,克里斯曾在《经济学人》集团担任多个编辑职务,并在旧金山贸易与物流初创企业Flexport的经济研究团队工作。担任《经济学人》智库编辑期间,他主导编辑了与日经BP合作出版的三卷本《2050年的世界》(仅发行日文版),并创建或联合创建了多个长期研究项目,包括《全球非法贸易环境指数》《贸易转型》和《安全城市指数》。

       目前,他担任政府和大国企业(MNCs)在贸易、供应链、非法贸易及地缘政治领域的独立顾问。过去三年间,他持续为IISS《战略评论》系列供稿,撰写关于世贸组织未来、自由贸易协定及“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概念缺陷等地缘经济议题的文章。

       克里斯拥有伦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亚洲政治硕士学位,以及世界贸易学院国际贸易与法律证书。他多次接受BBC、CNN、MSNBC等国际媒体采访,现居马来西亚槟城。

专业领域

贸易与贸易政策

世界贸易组织(WTO)

供应链管理

非法贸易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