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只眼》3月26日消息(文:苏塔奥):根据美国情报界2024年发布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称,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之间的合作确实在乌克兰危机后持续深化,且双边关系难以恢复至2021年水平。美情报界报告表示:
军事协作与战略牵制
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材料和武器零部件,帮助其维持战场物资供应。中俄加强太空与网络领域协作,例如共享天基情报能力,并在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上展开联合研发。2024年10月,朝鲜向俄罗斯派遣超1.2万名士兵,并提供155毫米炮弹等关键军备,成为俄乌战场的重要“后勤支持方”。俄朝还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规定在外部侵略时相互援助。2024年俄朝军事协议金额达15亿美元,是2021年的5倍。
经济纽带与能源合作
2024年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3%(原数据为12%),能源合作项目(如远东天然气管道)持续推进。俄罗斯通过远东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伊朗则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三大来源国(2024年占比约11%)。三国联合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2024年相关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对俄贸易占比从2021年的16%升至2024年的19%,伊朗对华出口占比从12%增至15%。
去美元化与技术联盟
中俄伊在5G、量子通信等领域建立“去美元化”技术联盟,2024年三国联合研发的北斗兼容导航系统在朝俄边境地区完成部署。能源三角合作中,中国对伊朗原油进口量从2015年的日均60万桶飙升至2024年的150万桶,占伊朗出口总量的78%;中俄通过人民币-卢布-里亚尔混合结算机制,使伊朗46%的石油贸易绕过美元。三国计划试点黄金背书的数字货币结算体系,目前已有17个亚洲国家申请加入。
多边外交与规则重构
四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共同抵制对俄制裁,并通过“灰色渠道”帮助伊朗规避石油禁运(如俄罗斯油轮以“过境运输”名义向伊朗供油)。2025年3月,中俄伊三方在北京举行“安全纽带-2025”联合军演,演练打击海上目标、救援商船等科目,向美国传递明确信号。联合声明强调“解除制裁是谈判前提”,将矛盾焦点转向“发展权博弈”,并计划邀请印度、沙特等区域国家加入多边平台。
结构性挑战与未来走向
尽管面临美国制裁升级(如2025年3月对12家中国实体实施制裁)和内部利益差异(如俄伊“保护费”争议),四国合作已形成“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能力”。报告明确指出,即使乌克兰停战,其“已建立的互信与合作网络”仍将持续。正如军事专家张军社所言:“中俄伊代表的是多极化力量,它们的联动不是为了对抗某一国家,而是为了证明霸权逻辑之外的道路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