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国际传播的布局或引发激烈反应

2024-07-22 16:26 毕研韬

1.png


      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1. 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2. 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3. 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4.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5.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6. 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7. 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这些要求意味着什么

      在下认为,这七条措施的核心是“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在下还认为,这或将引发美西方的激烈反应。原因如下:

      其一,美国精英或认为,中国此举是要重塑全球信息环境,而这会危及美西方的认知安全。美国人认为,认知战的重要性远在信息战和物理战之上。

      其二,美国在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中就把安全、繁荣、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普世价值观列为美国永恒的四大国家利益。他们或认为,中国“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不仅要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而且会深度挑战美西方的价值观。

      其三,前些年美国人提出的“政治战”和“锐实力”概念,美西方若干国家已经出台的针对中俄的反渗透法案,美国限制中国新闻媒体在美国运行的措施,都已经为美西方更激烈的反应做了铺垫。

      如不幸被笔者言中,那未来中国面临的国际传播生态将更加险恶。

      但愿这是洒家杞人忧天。

      以下是文心大模型4.0的解读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要求,实际上是中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这些要求旨在提升中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认同度和传播效果。

      通过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中国期望能够主动参与全球信息传播秩序的建设和重塑,打破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使中国的声音能够更加响亮、清晰地传递到世界各地。

      在主流媒体方面,改革和创新是必要的途径,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包括优化报道内容,提高报道质量,加强策划和创意,以及利用新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来提升传播效果等。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的主流媒体可以更好地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任。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意味着中国将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表达方式和故事叙述模式。这将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中国的价值观、发展理念和成就,使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

      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则表明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与交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通过这一机制,中国将努力促进全球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旨在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进程,同时吸引更多国际友人来到中国进行交流与合作。这将有助于加深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国际传播的决策体现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提升话语权、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决心和布局。通过实施这些策略,中国不仅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还能够促进与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为文心大模型4.0的解读)

      毕研韬系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

原创 毕研韬 战略传播前沿   2024年07月22日 06:40 海南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