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中蕴含复杂战略考

2025-03-31 00:28 文:李开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1.png


       《上海第三只眼》3月31日(文:李开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有媒体分析说,美国总统拜登时期“东南亚成为大赢家”,但现在随着美国政府更替,该地区面临巨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源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二次上台以来,美国内政外交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东南亚一些国家与美国在政治、安全、经贸等领域有着复杂联系,比如菲律宾、泰国是美国的条约盟友,新加坡被美国视为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越南与美国存在千亿美元规模的贸易顺差等。美国内外政策变化不可避免地会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传导到东南亚。

       另一方面是东南亚地区自身的复杂因素。地区部分国家比如印尼等刚刚完成政府换届,新政府的对外政策方向还在调试和逐步成形中。另外一些国家比如菲律宾,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接下来的内外政策存在诸多变数。与此同时,南海问题也是搅动地区安宁的一个重要因素,菲律宾不断侵权挑衅导致南海局势持续紧张,马尼拉还试图用南海问题绑架东盟整体对华政策立场,虽然不可能得逞,但还是与其他因素叠加在一起,加剧了地区正在面临的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东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在应对国际和地区局势复杂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概括起来,一是对内坚持以“东盟方式”处理地区事务。“东盟方式”的核心在于不干涉内政,通过磋商等灵活手段解决地区内部问题。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复杂,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且制度呈现多元化特征,历史文化背景多有不同,“东盟方式”充分照顾到了这些现实情况,因而得到地区内部广泛认可。不过,“东盟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在保障东盟机制的强制力和有效性方面效力不足,导致东盟共同体愿景推进缓慢,与预想中的地区一体化目标仍有差距。

       二是对外坚持“东盟中心地位”和大国平衡战略。尽管在人口和经济规模等方面与其他大国存在差距,但因地缘位置特殊,东盟提出的“东盟中心地位”主张事实上得到了主要大国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以“东盟+”为模式的区域发展合作架构,比如东亚峰会(10+8)、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与中日韩合作(10+3)等。与此同时,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格外注意保持平衡外交,避免选边站队。除了菲律宾这样的“例外”,地区其他国家,包括泰国这样的美国条约盟友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基本都致力于在大国间保持平衡甚至尝试居间协调,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和地区发展环境稳定。

       面对当前阶段一些新的不确定性,东盟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地区国家形成合力。东盟人口总数大约6.7亿,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到4万亿美元,与美、中、日、印等大国相比尚存差距。要想有效应对内外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东盟10国需要团结合作,着力加强自身的确定性。

       在此基础上,第一,东盟及其成员国还需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当前,东南亚形势总体稳定,地区大多数国家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未来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可供释放。地区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差异,这为错位发展和经济互补提供了空间。同时,东盟还应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在推进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契机,通过聚焦发展来提升自身韧性。

       第二,进一步完善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治理架构。以“东盟+”为特征的相关机制,初衷是基于大国平衡战略和维持“东盟中心地位”等考量,将其他一些国家纳入有利于东南亚地区发展的合作进程。当前,国际大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即便如此,东盟仍需坚持开放合作,比如通过“10+3”机制加强与中、日、韩合作,充分利用三国的资金、技术、产业等生产要素,实现更大程度的互补,进一步增强东盟的发展活力。

       第三,继续坚定奉行大国平衡战略。在这方面,东南亚大多数国家能够保持清醒,但仍需警惕遭到个别国家不智行为的波及。比如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对美抱有幻想,不惜引入外部势力干预地区事务,这无疑是一个危险动向。有鉴于此,东盟在落实大国平衡战略方面需要达成更大程度的政策共识,避免因个别国家的自行其是而破坏整体发展环境。只有在对外政策方面达成更大程度的一致,东盟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有效应对不确定性。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