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i.中国2025年4月11日消息)美国东部时间4月10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华商品总关税税率从125%提升至145%,这一涵盖5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新政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分析显示,该政策将加剧中美"双输"局面,对全球供应链和经济增长构成系统性风险。
此次加征关税由两部分构成:对等关税(125%)和芬太尼附加关税(20%)。新政实施首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重挫,标普500指数单日跌幅达5.1%,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跌破4.37%。摩根大通预测,叠加能源价格波动,美国核心通胀可能在2025年底升至4.4%。
美国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占比已达100%,美国中西部农场主面临每蒲式耳大豆2.3美元的亏损压力。中国输美商品中,儿童玩具关税飙升至145%,单柜清关成本增加20%,长三角地区30%中小出口企业已启动裁员预案。
越南对美出口同比增长25%,墨西哥制造业投资激增18%,显示中美供应链转移呈加速态势。中国则通过RCEP深化区域合作,一季度对东盟出口占比提升至18.7%,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出口增长超30%。
中国自4月10日起对美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覆盖大豆、汽车等600亿美元商品,并将6家涉台军售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加工能力占全球85%,相关管制措施将直接影响美国军工产业链。
高盛将美国2025年四季度GDP增长预期从1.0%下调至0.5%,衰退概率升至45%。荷兰合作银行警告,若美国关税再升20个百分点,可能引发美联储200个基点的激进降息。WTO争端解决机制因美国阻挠法官任命已陷入瘫痪,全球贸易治理面临体系性危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赵晋平指出,美国这种"泛安全化"的贸易政策正在摧毁多边贸易体系根基。北京大学姚洋教授认为,中国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已形成强大抗压能力,2025年一季度芯片自给率提升至28%。
当前中美经贸博弈已超越单纯贸易争端,演变为科技、规则、地缘的全方位竞争。历史数据显示,2018至2019年贸易战期间,全球贸易量下降6.4%,此次关税升级可能使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推迟18-24个月。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仍是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