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i.中国2025年4月19日消息 文:顾思刚)2025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延续了稳健增长态势,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80%,消费、投资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力,为应对外部挑战注入强劲动能。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拓展多元市场、强化科技创新等举措,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与战略定力。
外贸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成“压舱石”
尽管中美双边贸易额受关税影响波动(一季度进出口1.11万亿元,增长4%),但中国对美出口结构显著升级,机电产品占比突破58%,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穿戴设备出口增幅分别达21%和19%。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7%,同时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占比提升至51.1%,东盟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占外贸总额16.6%)。一季度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38%,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绿色产业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有效对冲了传统市场波动。
政策工具箱升级:超常规调节稳住经济大盘
为对冲外部压力,中国推出“财政+货币”双轮驱动策略:2025年拟新增专项债4.7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2.5万亿元,重点支持消费补贴、科技攻关及民生保障;企业贷款利率降至3.35%,科技创新再贷款扩容至5000亿元,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消费市场同步发力,新能源汽车补贴延续、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超2000万辆汽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达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领跑。
供应链韧性筑基:技术自主+区域协同破局
中国通过三大战略筑牢抗风险能力:
技术自主突破:半导体国产化率提升至40%,中芯国际14nm芯片产能增至每月5万片,光伏组件出口占全球80%,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聚长三角形成万亿集群;
区域多元布局: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达51.1%,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基建项目拉动沿线贸易增长25%,RCEP成员国贸易额增长7.6%;
资源战略储备:稀土开采配额动态调整,铜、锂等战略物资储备规模扩大30%,保障关键产业供应链安全。
中美博弈新态势:短期承压与长期机遇并存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综合税率达145%,推高其国内通胀,家庭年均成本增加4000美元,而中国通过反制措施精准打击美农业、军工产业。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中国+1”模式推动欧盟转向北非采购能源,美国聚焦拉美矿产,而中国凭借RCEP和“一带一路”巩固亚洲供应链枢纽地位。
展望:以开放促改革,向改革要动力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达22.8%,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8%,成为稳外贸新引擎。面对复杂形势,中国将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挑战。正如国家统计局所言:“过去五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80%,强大国内市场是抵御风险的坚实基础。”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中国正以更开放的胸襟、更创新的动能、更稳健的政策,在百年变局中书写发展新篇章。中美贸易摩擦的考验,反而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