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只眼》7月4日消息:据中国智联招聘网最新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中旬,仅有48%的毕业生获得了非正式录用通知,这一比例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显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报告指出,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但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就业环境的日趋复杂,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报告中一个显著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工作稳定性视为首要考量因素。调研结果显示,有51%的毕业生认为“稳定最重要”,这一比例相比往年有明显上升。这一变化反映出在当前不确定性增强的就业市场中,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稳定收入和职业发展的岗位。
同时,国企在毕业生心目中的吸引力持续上升。报告数据显示,希望进入国企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已经连续五年上升,从2020年的36%增加至今年的47.7%。国企因其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完善的福利保障和较高的社会声誉,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首选。
与国企的吸引力持续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企在毕业生就业选择中的地位逐年下降。报告指出,希望进入民企的毕业生比例从2020年的25.1%下降到今年的12.5%,降幅明显。这一变化可能与民企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经营不确定性以及部分民企在员工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关。
专家指出,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变化,高校、企业和政府应共同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政府应继续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就业市场环境,为毕业生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未来,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各方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毕业生需求变化,共同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