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只眼》8月2日消息:财新智库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8,较6月下降两个百分点,自2023年11月以来首次低于荣枯线(50),标志着制造业景气水平出现明显回落。此次数据不仅低于市场预期的中值51.5,也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挑战。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指出,7月制造业PMI的下降主要反映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乐观预期不强的现状,这是当前经济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他强调,尽管制造业供给略有扩张,但内需下降、外需虽稳定但增速放缓,导致整体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
光大银行宏观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部分企业仍在降价去库存以及扩张生产投资意愿不强,是PMI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7月作为传统制造业淡季,容易受到高温、水涝等极端气候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制造业的困境。
从分项数据来看,生产指数虽然连续九个月维持在扩张区间,但7月份仅略高于荣枯线,扩张幅度有限。相比之下,需求侧表现更为弱势,新订单指数自2023年8月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投资品类和中间品类的新订单量下降,消费品类虽保持增长但难掩整体颓势。
企业调查显示,尽管外需维持增势,新出口订单连续七个月录得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制造业就业市场相对稳定,就业指数连续11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但仅略低于荣枯线,消费品制造商用工规模增长,而投资品类和中间品类用工量则轻微下降。
因生产资料短缺,部分订单的完成进度被拖延,积压工作指数连续第五个月高于荣枯线,但增速边际下降,为近四个月来最低。同时,产量增加叠加出境货运延误,导致库存上升,产成品库存指数在扩张区间上升,而采购量指数自2023年10月以来首次低于荣枯线,反映出企业不愿意增加生产资料库存。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经济中仍有一些积极因素在积累,如居民出行和消费意愿高企,企业补库存意愿回升,经济动能开始蓄积。他预计,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全年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仍具可能性。
王喆强调,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加大政策刺激力度,推动前期政策落地见效,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是近期政策工作的重点。他预计,随着季节性因素影响减弱和国内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下半年国内消费和需求有望逐步恢复,企业信心有望持续增强。
此次财新中国制造业PMI的公布,再次提醒社会各界关注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