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只眼》10月6日消息:琼英•卓玛(Ani Choying Drolma,Ani意为“尼姑”,是一种敬称),1972年6月4日出生于尼泊尔,是一位具有藏族血统的尼姑,是一位将藏传佛教音乐传向全球的著名音乐家。海南大学毕研韬教授称,她吟唱的《大悲咒》宛如天籁之音,令人震撼,令人沉醉。
琼英•卓玛用自己音乐和慈悲打破了宗教、文化与语言的隔阂,将藏传佛教的精神世界展示给全球听众。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驻尼泊尔亲善大使,她致力于通过教育和慈善事业改善人们的生活。琼英•卓玛的生命故事和音乐事业,展现了宗教与艺术相结合的巨大力量。
出生背景与早年经历
琼英•卓玛出生在尼泊尔一个藏族家庭。她的父亲性格暴躁且有虐待倾向,这让她的童年充满了痛苦和恐惧。为了逃避家中的暴力环境,卓玛13岁时自愿进入加德满都附近的纳吉寺(Nagi Gompa)修行。尽管尼姑生活在物质上较为简朴,但她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全感。
在纳吉寺,卓玛学习佛法,并逐渐对藏传佛教的唱诵产生了浓厚兴趣。藏传佛教有着丰富的音乐传统,特别是用于祈福、修行与仪式的颂歌。通过这些古老的颂唱,卓玛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并开始意识到音乐可以成为修行的手段和传播慈悲的媒介。
跨越宗教与文化的音乐旅程
1994年,卓玛遇到了美国音乐家史蒂夫•蒂贝茨(Steve Tibbetts),这次偶然的相遇改变了她的音乐生涯。蒂贝茨被卓玛的歌声深深打动,邀请她一起录制专辑。两人合作发行了《Cho》专辑,这是卓玛首次尝试将传统的藏传佛教颂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专辑的成功不仅让卓玛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也让她意识到音乐可以超越宗教与文化的界限,触动世界各地的心灵。
卓玛的音乐以深邃的佛教信仰为基础,融合了传统的藏传佛教唱诵和西方音乐元素。她的歌声清亮悠扬,充满了宁静与力量,给听众带来了安宁与慰藉。她的作品中既有庄严肃穆的仪式颂歌,也有柔和优美的冥想音乐,帮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从宗教到慈善:琼英·卓玛的使命
除了音乐,琼英•卓玛还以她的慈善事业闻名。作为一位尼姑,她深受佛教慈悲理念的影响,致力于帮助弱势群体,特别是女性和儿童。她对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因为她自己便是通过修行与学习走出了痛苦的童年。
2000年,卓玛成立了尼泊尔儿童福利基金会(Nuns Welfare Foundation of Nepal),致力于改善尼泊尔贫困地区的儿童(尤其是女孩)的教育条件。基金会不仅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教育机会,还帮助许多尼姑实现独立与自我成长。通过这个组织,卓玛希望打破性别和经济障碍,让更多人能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她的慈善工作并未止步于尼泊尔国内。2014年,她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驻尼泊尔亲善大使,开始通过国际平台推广她的慈善理念与行动。作为亲善大使,卓玛多次前往贫困地区,为儿童的健康、教育与福祉发声,并通过音乐会等形式募集资金,支持相关项目的开展。
全球影响与精神力量
琼英•卓玛的音乐不仅仅是个人表达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藏传佛教的智慧与慈悲。她的专辑《Time》、《Inner Peace》、《Moments of Bliss》等广受全球听众喜爱。她的音乐被誉为冥想与修行的绝佳伴侣,帮助人们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抽离,找到内心的安宁与清明。
通过音乐,卓玛的影响力超越了宗教和文化的界限。她经常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不论是在西方的音乐节上,还是在东方的佛教仪式中,她的歌声都能打动听众的心灵。她的音乐触及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对藏传佛教与精神生活的理解与兴趣。
个人生活与精神修行
尽管她的音乐事业和慈善事业让她频繁在世界各地奔波,琼英•卓玛始终保持着佛教尼姑的生活方式。她每天依然坚持打坐与修行,将自己的生活与佛法紧密结合。她认为,音乐和慈善工作都是她修行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活动,她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慈悲与智慧。
卓玛的生活中充满了服务他人、修行自我的理念。她通过慈悲的行动、平和的歌声与坚定的信仰,展现了藏传佛教教义中的核心价值——慈悲、智慧与无我。
琼英•卓玛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慈善家与精神导师。她以藏传佛教的智慧与慈悲为基础,通过音乐和慈善事业,积极改善人们的生活。她的声音不仅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也帮助了无数贫困儿童和女性改变了命运。琼英•卓玛的生命历程,是一部关于慈悲、智慧与信仰的动人篇章。
琼英•卓玛--十一观音根本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