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只眼》1月3日消息:2024年12月30日,菲律宾渔民在马斯巴特省圣帕斯夸尔市海岸附近约九公里处捕捞了一架无人潜航器(UUV)。该UUV长约两米,主要涂成黄色,外形类似鱼雷,前端有一根毒刺状突出物,后端有两个黑色翼状鳍。菲律宾国家警察(PNP)随后将其转交给菲律宾海军。
PNP发布的图片显示,无人机后部有“HY-119”和“HY-L0119”标记,这些标记指向中国水下导航和通信系统。该UUV具有一个天线和用于观察的眼睛,可用于监视和侦察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印度尼西亚渔民在2019年至2020年间至少三次回收的UUV相似,外观上几乎一致。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周围发现的这种类型的UUV与十多年前中国科学院(CAS)开发的“海翼”无人潜水器(UUV)非常相似。“海翼”是一种海洋滑翔机型无人潜水器,使用内部系统改变浮力,反复潜水然后浮出水面,在身体和尾部鳍的帮助下在水中前进。据报道,“海翼”能够运行长达30天,潜入水下近四英里(约为6.4千米)的深度,用于各种水下研究目的,包括使用声学和其他传感器测量水流强度和方向、水温、氧气水平和盐度。
此次发现的UUV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考虑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海洋权益上的紧张关系。此外,这也可能是中国在海洋监控方面技术发展的又一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