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只眼》1月25日点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中美关系在特定时期面临严峻挑战。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21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与大学生对话的活动中谈到,当前中美存在深层次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双方都致力于在全球发挥领导作用,因而产生了彼此间的不信任,且这种不信任程度颇深。
在贸易经济层面,数据显示,在特朗普任期内(2017 - 202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下滑趋势。例如,2017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6359.9亿美元,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降至6595亿美元,且期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征关税等措施使得双方企业成本上升,相关行业遭受冲击,很多美国企业在中美贸易中利润空间被压缩,中国对美出口企业也面临订单减少等困境。
在南海和台湾问题上,美国的军事挑衅行为加剧了误判风险。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 - 2021年期间,美国多次派遣海空力量进入南海海域进行所谓“自由航行”行动,年均巡逻次数达数十次。美国一些势力还频繁在台湾问题上打“台湾牌”,如对台军售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至2021年,美国政府批准的对台军售金额累计超过180亿美元,严重破坏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使得中美关系在地区安全层面出现紧张。
黄循财也安抚表示,尽管存在诸多分歧,但中美经济相互依存,从全球产业链和贸易数据来看,中美在许多关键领域深度融合。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生产环节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也是美国信息技术产品的重要市场。从数据上看,2020年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其全球总营收的近30%,而中国众多电子零部件企业又依赖美国的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因此,暂时看不到双方经济能够全面脱钩的现实可能。
然而,黄循财同时担忧,如果中美经济全面脱钩,那将是灾难性的,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模型分析,若中美经济全面脱钩,可能导致全球GDP增速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约1.5万亿美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将面临供应链中断、市场萎缩等问题,甚至会引发全球范围的金融风险,将世界经济推向类似三战的边缘。
此外,特朗普就任当天再次强硬表示不惜出兵“拿回”巴拿马运河。台湾战略专家林廷辉在东森新闻节目上指出,特朗普如此重视巴拿马运河,在于其背后有军事战略考量。从美军军事演习数据来看,近年来在环太平洋军事演习期间,美国海军频繁演练无人机和无人舰艇通过巴拿马运河的作战行动。据美军公开的军事演习记录,从2018年至2022年,环太平洋军演中涉及到无人机和无人舰艇从加勒比海经巴拿马运河调往夏威夷或加州的演练次数累计达数十次。美军的大西洋和太平洋部署在后勤保障等方面高度依赖巴拿马运河,例如美军在欧洲、美洲等地部署的航母战斗群等军事力量,物资补给和兵力调动往往需要借助巴拿马运河的通道优势。
林廷辉认为,如果未来美中发生军事冲突,美国认为控制巴拿马运河具有重要意义,可避免美军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军事部署被切断。由此可见,特朗普有所谓长远的战略规划。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不断制造紧张局势、炒作所谓“中美战争风险”,而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需要强调的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一个国家,任何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行为都将受到坚决反对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