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排行榜有十多种,国内较为熟悉的有四种,即QS世界大学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后者由上海交通大学开发并主持。其中,泰晤士、QS、U.S. News都需要高校报名并提供数据。
每种世界大学排行榜都有自己的侧重,但都不具备绝对权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世界大学排名榜的商业色彩有多浓,是否可以“勾兑”甚至“买榜”。
每种世界大学排名都会持续优化排名方法,也就是调整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可见世界大学排名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历史性。以QS世界大学排名为例,2024年的指标及其权重调整如下:
1. 学术声誉(30%);
2. 雇主评价(15%);
3. 师生比例(15%);
4. 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20%);
5. 国际教师比例(5%);
6. 国际学生比例(5%)。
世界大学排名对学校、对社会都有利有弊,所以不应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出于某些考虑,有的大学排斥所有大学排名,有些只排斥境外排名,有的则选择性地“欢迎”某种排名。《澎湃新闻》曾评论说,“一些高校往往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排名‘战绩’进行宣传,‘不遗余力’地扬长避短”。这是事实。
近些年有媒体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这三所985高校不再参加世界大学排名。至于退出原因,舆论众说纷纭,有些评论已上升到国际政治、国家战略的高度。兼听则明。不过,这些大学退出世界大学排名,引发了国内更大范围内对世界大学排名的反思,这是好事。但退出之后呢?大学毕竟需要评价、需要监督。建议把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纳入大学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