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曼:做好准备,第二次“中国冲击”来了

2024-05-18 07:08 sh3rdeye.com

1.png

    《上海第三只眼》5月18日消息:《纽约时报》专栏作者保罗·克鲁曼撰文题为《做好准备,第二次“中国冲击”来了》指出,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并非自由贸易的纯粹主义者,他的标志性立法成果《减少通货膨胀法案》中包含了民族主义条款,旨在限制对北美生产的制成品的补贴。此外,拜登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并对半导体和电池等其他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这些举措的直接影响可能有限,因为美国目前从中国进口的受影响商品较少。然而,拜登的举动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而是向中国传递一个信号:美国不会接受第二次所谓的中国冲击,即可能破坏政府议程关键部分的激增进口。克鲁曼认为,这些关税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影响,也是政治上的信号,表明美国将采取行动,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克鲁曼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美国的制成品出口激增的情况,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并未过分担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进口的快速增长对美国经济和社区造成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引发了对贸易逆差可能破坏就业的担忧,甚至促使川普总统的当选。因此,第一次中国冲击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问题,甚至是一般支持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也开始担忧。

      克鲁曼指出,现在显然有了第二次中国冲击。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弱点,而非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困境和消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非常低,中国领导人似乎不愿增加消费支出,这使得维持巨额贸易顺差成为唯一出路。然而,拜登政府认为这不可行,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太重要,不能将自己政策动能的结果推给其他国家。

      在征收新关税时,拜登政府正在做他们必须做的事。克鲁曼强调,考虑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绿色能源转型背后的政治联盟应该是稳固的。然而,拜登政府需要将这些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大笔补贴与创造国内制造业就业机会挂钩,否则这些补贴可能被视为在中国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失去避免气候灾难的最后机会。因此,拜登政府的关税举措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是政治上的必要之举。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